yth2206游艇会-NO.1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转载:yth2206游艇会救助重病学子杨莉青


新闻来源:河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2-10-23   访问次数:

2012年9月7日和10日,对yth2206游艇会会计系2011级会计专业(司法会计方向)1班学生杨莉青来说,是倍感温暖和幸福的日子。病榻上的她,又一次见到了自己学院的领导和老师,而这次,母校送来的,是万余名师生对她的挂念和关怀。

杨莉青同学于暑假期间患病住进栾城县医院,经医院诊断,确诊需要输入极罕见的RH阴性O型血,也就是俗称的“熊猫血”。刚入院时,杨莉青体内血量仅为常人的一半,经过栾城县医院与省血液中心协调,将血库里仅有的相关血源输给了她,而进一步治疗,则需要更多的“熊猫血”。在血源极缺的情况下,杨莉青的姐姐打电话求助河北青年报社。经过河北青年报的及时报道与感召,省血液中心与燕赵稀有血型联盟的精心组织与发动,截止9月3日上午,经过多名“熊猫血”志愿者的无私捐献,杨莉青的救命血已经凑够。

会计系得知杨莉青重病的消息后,系主任张文录和系党总支书记张茂强高度重视,当即召集在场的师生,捐了3000元现金,紧急送往栾城县医院,亲自送到了家长手中,并鼓励杨莉青同学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隔日,学院党委书记刘乃民、院长王春良委托副院长卢玉中,带领学生处处长郭俊梅、系领导张文录、张茂强、王金华以及相关辅导员和教师,携带5000元现金,赶到栾城县东留营村杨莉青同学家中进行慰问。院系领导亲切询问了康复情况,嘱托该生要安心养病。杨莉青同学、其家人以及闻讯赶来的村民倍受感动,她感谢院系领导、河北青年报、河北血液中心、燕赵稀有血型联盟及广大爱心献血志愿者的关心、关怀与救命之恩。她表示一定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重返校园。病愈后,自己也申请加入燕赵稀有血型联盟,亲身传递这种大爱精神。

2012年10月15日,杨莉青同学和父亲专门来到学院,向学院赠送了“关爱桃李学子美德名扬神州”的锦旗。

师生积极救助杨莉青同学,在政法学院范围内,是张珊珊同学捐献造血干细胞事迹、以及23名青年学生志愿服务省人民医院之后,短期内涌现出来的第三起以“互助奉献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典型事迹,是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开展德育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

背景资料:

yth2206游艇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它强调国家与民族的整体精神;崇扬厚德载物与人际和谐;重视人生价值和社会义务;追求理想人格和高尚境界;倡导修养践履和探索创新。这些都是凝聚着民族智慧和美德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本,是中华文化在当代复兴的动力,是人文素质教育的灵魂。高等职业教育旨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和应用性人才,高素质的基本内涵中,品德是方向,学识是根本,才能是核心,三者缺一不可。如何才能使高职学生既具有扎实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就需要探索并实践一条扎实可行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yth2206游艇会为此进行了有益尝试,其基本做法,就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植根于校园文化建设中,贯穿于专业课程建设中,着力培育突出政法特色的人文精神,促进高职学生获得立于身、立于家、立于国、立于天地之间的根本道理,构成了学院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时代精神风貌,逐步积累了文科高职教育的特有经验。

一、加强系统工程建设,确立学院文化精神内核

学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新中国一同起步,从建校之初,学院的文化精神中就已深深打上了忠于祖国、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理念的烙印。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面对高职教育出现的重职业技能、轻人文教育的现象,学院党委始终有着清醒的认识: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水平,更应该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如果培养的学生只满足于应付工作而没有人文素养的底蕴,充其量是职业工具,而非社会人才;应用技能只是初次就业的敲门砖,文化素养才是人才发展的助推器。因此,学院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坚持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牢牢抓在手上,先后制定了《yth2206游艇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中共yth2206游艇会委员会关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谦虚谨慎、刚健有为、积极探索、知行合一等文化精髓加以凝练,形成了学院特有的精神内核——尚法、精业、博知、笃行。这一精神内核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是对中华文化的有条件兼容,是中华文化在政法校园的致用,是学院校园文化系统工程建设的总领。

二、加强文化基地建设,搭建中华文化传播平台

学院为全面推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以提升人文素质、培育政法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弘扬先进文化为切入点,高度重视载体建设,搭建了一个中心、一张报纸、一本刊物、一个展室、一个协会、二个基地的“111112”文化传播平台,全方位、多角度覆盖宣传阵地。“一个中心”是学院建立了文化素养培训中心,它是学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中心融培训、实践、宣传、鉴定、社会服务为一体的独特建制体现出学院在文科高职教育探索上的创新。文化素养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学院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的良好平台,将职业教育和人格培育紧密结合,着力培养学生具有尚法求真的精神、敏锐务实的作风、健康和谐的身心、儒雅自尊的品格;“一张报纸”是学院创建了“yth2206游艇会院报”,它是学院宣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阵地,正如学院党委书记刘乃民同志在创刊号上的评价——院报承载学院文化建设的功能,它是学院的精神文化家园;“一本刊物”是学院主办的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河北法学》,《河北法学》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主旋律,提倡对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进行深入探讨,为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服务和理论支持;“一个展室”是学院的校史室,它承载了学院厚重的发展历史,展示了学院骄人的发展成就,蕴涵了学院的精神文化;“一个协会”是学院建立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协会”,协会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根本宗旨和长远目标;“二个基地”是与河北省民俗博物馆、河北省文学馆建立了中华传统文化教学试验基地,拓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空间。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传统文化课程内涵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强调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学院始终强调完备的高职教育应同时包括“学习做事”和“学习做人”两个系统,“学习做事”必须接受职业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习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职业教育和人文教育均要有课程体系为支撑。学院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法律素养作为基本目标,并将其渗透在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在各专业课程体系完善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传统文化、法律基础、人文艺术、语言表达、时事政治、素质拓展类课程的比重,形成了以职业能力课程为主,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为辅,社会拓展课程次辅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中,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各专业教育中,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促进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增强大学生陶冶情操,抵硕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自觉性,从而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为大学生未来发展和更好地做人、做事提供广博的文化基础和人文底蕴。同时,集中优势资源,培育并建成了中国文化概论、文学与艺术欣赏、公关与交际艺术等一批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程。

四、加强文化活动建设,形成素质教育品牌项目

学院有着开展各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良好传统,并以文化教育活动作为塑造高职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重要抓手。每一项活动都强调以人文本,以德为先,将传统伦理道德贯穿在各项活动中。在多年的中华文化活动建设过程中,中华经典诵读大赛、国旗班升旗仪式、礼仪大赛、中华传统文化汇演等已成为学院极具影响力的素质教育品牌。中华经典诵读大赛通过对中华经典诗文的体味吟诵,使大学生理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形态美、意态美和韵律美,从而亲近并热爱母语,景仰祖国悠久文化,收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进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国旗班升旗仪式体现了政法精神文化,国旗下的肃立、宣誓寄托了对祖国的挚爱与忠诚,激励师生自律、反思、内省;礼仪大赛通过大学生自我风采展现、自我激情诠释,弘扬了中华文明礼仪,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中华传统文化汇演通过《弟子规》、《跪羊图歌》、《中华武术》等保留节目的表演,渗透传统道德自我构建的教育理念,融德育教育于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懂得感恩和承担责任,学会与人相处、培养其良好的心性及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将这种根源于生活的力行教育作为道德内化和人格完善的过程。

五、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浸润文法精神氛围

学院把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独特大课堂,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柱都可使学生感受到智慧崇高效法天,礼节谦卑效法地的无上境地。承载着前辈先贤们的创业精神和学院的光荣历史的“兴校鼎”,激励全院师生以改革创新精神,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奋发图强,不断推进学院科学发展;象征着老一辈革命家开创新中国豪迈壮志的毛泽东雕像体现出了学院政字当先,法涵其中的人文特色;寓意着凝天地之灵气,聚四方之学子,展法律之公平,显和谐之校园的毓秀湖时时唤起学生愉悦的心情和深沉的思考。“尚法道”、“天平路”“致远路”等蕴涵了中华优秀诗文典故的道路名称将校园编织成经纬天地的和谐之网;“校名石”、“理念石”、“读书雕塑”等校园文化石景都在阐释着学院独有的人文精神,成为学院人文精神的直观表现视觉符号。学院通过人文环境的建设,提升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用独特的风格和内涵影响师生的观念、言行,促进师生良好教风、学风和良好言行习惯的养成,培育了师生崇尚职业追求、恪守职业道德的理念。

六、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促进优秀文化广泛传播

以良好的社会服务,努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和传播(政法文化节、河北瓷器博览会、世博会),以社会服务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抓手,将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积极参加道德实践,加强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用切实可行的人文实践来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促使学生的人文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唤醒他们真正内在的人文需要,切实增强他们对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人文意识的批判力和抵抗力。


上一条:转载:爱心血液 让生命之花重绽 下一条:园林系圆满完成入学教育和军训工作

关闭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