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h2206游艇会-NO.1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正文

党委书记刘乃民在学院2010年新教师岗位培训会上的讲话

——在学院2010年新教师岗位培训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7日   访问次数:

修师德 铸师魂

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播撒于别人心中

刘 乃 民

(2010年11月15日)

师德师风是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永恒而广博的话题,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对师德师风有着丰富的诠释。我国古代“四书”中的《大学》开篇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唐代韩愈曾在《师说》里面写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学之道首在明德,大学之师必以德高。北京师范大学有“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正所谓“学博为师,德高为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名言:“捧出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师德!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目标时,将“师德高尚”作为第一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调,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今年我院把教风学风建设作为三项重点工作之一,而教风学风建设的前提和保障即为师德建设。

师德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类文明的基石,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明史,留给我们的主要是道德文明。民族靠德而兴盛,国家靠德而强大,个人靠德而安身立命。道德是社会行为规范,其解决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以真善美为导向的,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以及如何对待集体、对待国家的价值标准,其来源于社会核心价值观。道德根据领域和层次的不同可以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等。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应该共同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建立在社会公德基础上的高层次道德。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在内容上要广,在水平上要高,它决定于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责任。师德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道德形态,是教师在从事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所具有的职业素养的综合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对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具有根本意义、决定作用。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师德承载着“筑魂”这一极其重大的使命!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建立在这一根本性要求基础上的师德,是育德之德,必须是“大德”;同时,教育是心与心的召唤,是魂与魂的交融,是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自身必须首先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水平,建立在这一特殊性要求基础上的师德,是示范之德,必须是“高德”。古今中外,大量事实证明,一代宗师对他那个时代甚至其后时代人才群体的影响,首先还不是表现在术业方面,而是在道德力量方面。爱因斯坦在悼念居里夫人的演讲中说:“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教育界有句名言:“身教重于言传。”其间的道理是:教师是旗帜,学生如影随形般地追着走;教师是路标,学生毫不迟疑地顺着标记前行。我国教育家的先祖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师若不是路标,你讲的道理再透,教育的形式再好,游说的艺术性再强,都会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每个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有意无意地进行着“现场直播”。这就是师德这一无声路标的示范性,这种示范性将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内化力。

师德是一种崇高品格,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有学生在毕业后对老师说:“离校已一年有余,一路走来,深深浅浅,犹记恩师意难忘。回首大学生活,恩师养我浩然之气,恩师育我为人之道,恩师授我立命之基。此时,虽已远隔母校,惟愿那声声鸟语,那细细微风能伴我衷心,送去千串祝福!”一位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在谈到他中学的班主任、北京十杰教师孙维刚时说:“我们的心灵从他的言行中得到了净化。大家热爱劳动,来自恩师每天早晨到教室打扫卫生;大家良好的修养,来自恩师每天上下班都和看门的老大爷亲切地打招呼;大家严格遵守纪律,来自恩师迟到了便向我们作检讨,甚至到教室外面罚站;大家艰苦朴素,来自恩师一年四季仅仅两套旧外衣”。师德无价。学子对恩师的追随,如同云翔而影从。没有什么比师德的阳光更有无穷的魅力了!没有什么比师魂的榜样更有无比的功能了!

综前所述,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已“有”言而喻;但如何修师德、铸师魂,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师德是一个日积月累的修养过程,而且永无止境。在这里,指出几条路径与大家共为奋斗。

一要有爱岗敬业的优秀品格

爱岗敬业是师德的题中应有之义。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岗位、不敬畏自己的职业,那肯定没有“师德”可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深情地对同事们说:“如果人的生命有一百次,而且每次都可以让自己选择职业,那么我将一百次选择教师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认为,加强师德的修养,必须做到敬业、乐业、勤业。敬业就是要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就是要对学生负责,对学院负责,对社会负责,同时也是对自己负责。要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而不是敷衍应付、混天度日、得过且过。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具有矢志不渝、甘为人梯的精神,要不畏辛苦,能耐寂寞,自觉抵御住金钱、地位、权力等种种诱惑。乐业就是要热爱教育,将教育作为孜孜以求的事业,将教育作为快乐生活的源泉,而不仅仅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就是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而不是三心二意,左顾右盼,怕苦叫累,嫌贫爱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了:“鼓励优秀人才终身从教”。勤业就是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勇于奉献,教育工作是一项永无止境的事业,教师只有坚持不懈地艰辛付出,才能承担起育人使命,才能收获满园桃李,才能防止年华虚度、无所作为。

要做到敬业、乐业、勤业,必须牢固树立职业理想。职业理想体现着教师行为至善至美的道德境界,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教育家和教书匠的最大区别,就是教育家有远大的职业理想、有一种追求卓越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要相信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对教育的功能和价值抱有信念,这样才能引导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努力进取。要明确奋斗目标,目标的高低决定着成功的大小,不要妄自菲薄,不要总觉得成功渺茫而遥远,要有敢于成功的勇气,要努力争做名师、争当专家。有些年轻老师可能一时不能确定个人发展目标,但一定要通过积极探索、努力学习,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学院发展的趋势,尽快给自己定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持续发展。不要认为自己占编调入了就是进了“保险箱”而慵懒懈怠,以“时间还长”、“经验不够”、“条件不足”、“资历尚浅”等理由为自己的不思进取开脱,不能满足于做好事务性、低层次工作,必须从现在开始扎扎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一些从教多年的老教师也不要凭借自己的能力与资历而自满守成,成绩只代表过去,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在变化,教育对象在变化,理论和知识在不断创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在不断涌现,育人的目标也在不断地发展,因此,绝不能固步自封“吃老本”。要将个人的贡献与价值以及在社会上、在学生中的认可度作为评价自己的标准,不能自恋于自己正高、副高的“头衔”,不能心多旁骛而荒废自己的本职工作。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方永刚,20多年如一日,把三尺讲台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年均完成教学任务200%,为官兵和干部群众作报告1000多场,撰写论文100多篇,成为新时代敬业奉献、为人师表的楷模。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的方永刚,仍然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他在给学员上最后一堂课时,与往常一样,整了整军装走上讲台饱含深情地说:“我一直惦记着大家这门课,心里总是放不下,我要履行我的承诺,为大家讲这一课。”他脸色蜡黄,讲课时身体也在微微颤抖,还带着引流器,可他的声音依然洪亮。他爱这个岗位,敬这个职业,为此而“春蚕到死”,“蜡炬成灰”,这种饱含敬业的师德,无疑应该成为我们的榜样。

二要有关爱学生的高尚精神

无爱不成教。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大学之大在于大德,大德之大在于大爱”。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温家宝总理说:“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学生的关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通过这个感情投入与回报过程,实现了“育人”的根本功能。

爱心是师德的基石,从古到今优秀的教师都爱生如子、有教无类。孔子就是爱生如子的典范。孔子的学生陈亢原以为孔子教给其儿子的知识一定比教给其他学生的多,有一次,他问孔子的儿子孔鲤,其父教了他什么?孔鲤说其父教他“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这些知识孔子早就教给了他的学生,故陈亢感叹道:问一得三也,闻诗、闻礼,又闻君子远其子也。当孔子听到其学生颜渊去世的消息时竟放声痛哭,悲伤之至。人常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关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我们的教师理应担当起这种神圣!

教师爱生还体现在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及因材施教上。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教师爱学生要像园丁一样,首先要认识他们,发现其优点,而予以适当之肥料、水分、阳光,并须除害虫。这样他们才能欣欣向荣,否则不能免于枯萎。谈到关爱学生,不禁让我们想起汶川地震中的谭千秋老师。在地震中,东汽中学一栋教学楼顷刻坍塌。当时,谭千秋正在这栋教学楼的教室里上课。危急时刻,他用双臂将四名高二一班的学生紧紧地掩护在自己身下。地震发生的次日晚上,当人们从废墟中将他扒出来时,他的双臂还张开着,趴在课桌上,手臂上伤痕累累,后脑袋被楼板砸得凹了下去,献出了年仅51岁的生命,而四名学生则在他的保护下成功获救。谭千秋,用双臂将死神拦在自己胸前。关键时刻如此,平时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起来,生怕学生们因此受伤,被同事们誉为“最疼爱学生的人”。这种爱学生之情不能不令人起敬。

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们不能仅限于完成教学任务,而是要尽力把学生教好教会,让他们能够有正确的思维,能够有做事的本领,能够有终身受益的知识。不能仅仅完成讲授任务就万事大吉,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们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既要关心学生的专业学习,又要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给他们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助。要主动了解学生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有什么特长和优势,他们有什么困难和问题,这样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有的放矢”。要改变上完课就走,见不到人,说不上话的消极状况。我想,与学生交流的途径很多,现在上网很方便,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来交流,或者在课堂上采用研讨、案例模拟等教学形式,这样也能增进相互认识、相互交流,还可以参加学生活动,在活动中交朋友、建友谊,只有师生走近了,才能实现心灵与心灵的互动,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老师们不仅要讲授知识和训练技能,还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讲授的内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才能使教学具有生动性,才能真正触动学生、感染学生。还要特别强调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对,不要妄自尊大,认为自己有学问,学生很浅薄,自己的观点不允许学生反驳,师情淡漠而“霸气”十足。还应注意的是,不要动不动就指挥学生干这干那,把本该自己做的事情而随便让学生替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打工仔”。

谈到关爱学生,有一个故事应该让我们感到兴趣。著名教育家霍懋征上作文课的时候,看见一个女孩子竟然用手捂着耳朵。女孩子看到霍懋征的目光时,赶紧把手放了下来,但是依然心不在焉。霍懋征向前任的语文老师了解情况,那位老师说:“没错,不知道这个学生怎么就怕写作文。讲评作文的时候,她听都不愿意听。”批改作文的时候,霍懋征发现女孩子作文中有几句比平常写得有进步,马上在她作文本上把这几句勾出来,批上:“这几句非常好,表达了当时的想法。”霍懋征希望让女孩子知道,老师随时关注着她的进步。第二天上课的时候,霍懋征特地拿出那个女孩子的作文,用饱含深情的声调朗读了那几句话,并向全班同学进行讲解。 渐渐地,这个女孩子的作文写得越来越好,霍懋征推荐这个女孩子当了《作文园地》的编委。后来,这个女孩子成为一家出版社的编辑。霍懋征说:“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学好。因此,关键在老师如何引导。千万不要觉得哪个孩子笨,这是功到自然成的事情。即使100遍还不会,不是还有101遍吗?”在霍懋征60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她从来没丢下过任何一个学生。

三要有严谨笃学的勤勉追求

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教师是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只有严谨笃学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本领,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对待工作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把每节课的教学过程都应该作为对自己的考验、挑战、历炼机遇,每一节课都要保证学生有丰富的收获,而不是例行公事。在讲义、课件中,论文、著作中尽可能严谨、细致、深邃。要通过改革创新真正实现好的教学效果,绝不能明知是落后的、有问题的、缺乏效果的却视而不见。要积极参与创先争优,做教育教学的楷模。无论是教学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要以调查研究为基础,不要“人云亦云”、“拿来主义”,要言之有物,能够解决现实问题,对模糊认识必须下功夫弄清楚,不要把不懂知识日积月累起来,越积越多,越积越笨,更不能“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礼记•学记》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师。”意思是:学识浅薄、没有独到见解的人,不够资格作老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老师们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的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不要常立志而又常失志。要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我们还没有做到。要让每一门课程都成为一个人生的论坛,认真反思自己,用生活来讲课,深入浅出地说明道理。应该常常地问问自己:是否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地给学生上了一课,使他们感到轻松,享受到了美?是否将道理不知不觉地传递给学生并使他们认同?是否与学生进行了心与心地交流?是否使自己的人生态度、处世风格感染了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学生永远的恩师?

陶行知先生还说过:“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要勤于学习、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管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能管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只有经常不断地抓紧学习,实现知识持续和知识更新,才能管用一辈子。学习的内容大概有四个方面:一是思想性的,目的是提高思想理论水平;二是职业性的,“干什么得吆喝什么”;三是工具性的,对不了解和了解不全面、不准确的知识进一步确认和熟悉;四是兴趣性的,目的是提高兴趣修养,丰富生活内涵。我们的教师应该有“知识恐慌”和“本领恐慌”意识,四个方面的知识内容都要注意汲取,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素质、一种觉悟、一种修养,做到与知识为友、以智慧为师。作为一所姓“政”姓“法”的高校,教师尤其要认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学习“思想性”非常重要,理论水平高了,专业能力也就能够提高。系统学一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能够使我们心明眼亮,明确方向,工作动力也就产生了。应当静下心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真正弄清精神实质,对于我们研究理论、分析形势和问题以及个人顺利成长都将发挥重要作用,避免犯错误。多读书,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我想,同志们要认真读了1000篇论文,100本书,写了10本读书笔记,那你就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不学习无以成才,不学习难堪大任,大家智商没有大的区别,关键在于吸收知识的能力。不断地、有意识地吸收信息并加以思考是提高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要向老教师、专家、教授学习,多听课,仔细揣摩他们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多与他们讨论问题。要向实践学习,积极到实务部门实践锻炼,摸清实际工作的规律,打牢教学的基础。要关注社会新闻,用身边的实例现象丰富思想。要加强团队合作,共同研究讨论,其效果要远远超过个人的苦思冥想。

全国优秀教师任兰英在三尺讲台默默奉献,17年来,她心无旁骛,一心扑在教学教研上。从东营师范毕业后,任兰英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先后通过函授、自学的方式获得了大专、大学学历,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任兰英非常珍惜外出学习的机会,每次外出学习,她总是坐到第一排,生怕漏听专家的一句话。课间休息时间她也从不闲着,跑上讲台,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向专家面对面请教。有一次居然问得专家做出这样的回答:“这个问题我还真没想过!”东营区教育局组织部分教师到北师大学习,任兰英也在其中。因路上下起了瓢泼大雨,连人带车被困在路上好几个钟头。等到达北师大时,培训早已开始,任兰英直奔培训地点。课间休息时,她一个劲地央求专家补课,专家被任兰英如痴如醉的求学精神所打动,详细地给她补上了落下的培训课程。那一次培训,任兰英成为授课专家印象最为深刻的学员。

孟二冬教授一家三口十几年一直住在北大校园内的“筒子楼”里,就是因为离北大图书馆近,去那儿查资料方便。有很长一段时间,为了完成那部具有重大史学文献价值的专著《登科记考补正》,孟二冬几乎每天与馆员一起上下班,成了北大图书馆古籍善本室最忠实的读者。他花了7年时间,终于完成了100多万字的《登科记考补正》。在目前的社会中,功利思想严重,浮躁之风盛行,而孟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全部身心都扑在教学科研上,甘于寂寞,敬业奉献,这正是目前应该大力弘扬的一种高尚师德。

四要有自尊自律的良好形象

全国优秀教师林崇德曾说过: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严格要求学生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我应当首先成为高尚师德的实践者,做到言行一致,知行合一。他经常与学生一起做研究,学术成果署名时,学生的名字往往排在前边;论文著作中,十分尊重原始数据,十分重视原创性;作为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他拒绝编辑那些能赚钱但水平不高、误人子弟的教材;作为学科评议组负责人,在参加相关的评审时,他坚持公平公正,是不是自己的学生一个样。廉洁从教是新时期师德师风的要求,作为研究生导师,他从不接受在读研究生的任何礼品,他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如此。

教师不仅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在自己的道德、情操、品行和作风等方面给学生作出好的榜样,起表率作用。就目前境况而言,我想我们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付得了辛苦。教学是个“苦差事”,一节课的辛苦决不仅仅体现在几十分钟的口授,它的背后饱含着对知识的先行探究、课程的设计、效果的体悟、课后的反思……特别是高职教育讲究实训实习,这使课程难度更大、付出也更多。因此,付不出辛苦是难以胜任教师责任的。二是要耐得了寂寞。教师的职业内容比较单调,生活圈子比较狭小,往往是家庭、教室“两点一线”,而且教学与科研几乎要投入全部精力,难免感到寂寞,感到平淡,甚至感到无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调整心态,强化兴趣,把寂寞作为一种美好来享受,把平凡作为一种高雅来欣赏,从而实现职业理想,取得职业成功。三是要抵得了诱惑。在社会利益多元化、社会结构深刻调整的形势下,学校也不是一片净土,也会微澜起伏,甚至泥沙俱下,诱惑或干扰不可避免,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保持健康的心理和平和的心态,善于发现并反省自己思想和行为上的问题。要廉洁从教,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四是要管得了“小节”。一般而言,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不会犯大的错误。但“小节”也不可忽视。说话不注意场合,教学不尽职责,接受学生一点“心意”,上课迟到,形象邋遢等等,不仅有损形象,而且有损尊严,应该加以注意。五是要守得了规矩。教育教学工作讲究严谨,规矩较多,因此,教师们要从严守纪、谨思慎行,做严格自律的模范。教学是个“言传”的行当,但一定注意不该说的不要乱说;教学还是个“身教”的行当,但一定要注意“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学校的教学制度已比较健全,要把这些制度作为纪律来严格遵守,要习惯于这些规矩的约束。总之,要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接受自省与他人的评判。学生是教师最权威的评论家,他们密切地注视着教师的一言一行。千万不能成为学生鄙视的对象!

同志们,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如果说教师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那么,其“光源”就来自于师德。我们是社会道德的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修德,铸魂,正风,强能,意义非常重大!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上一条:修师德 铸师魂 把自己心中的阳光播撒于别人心中 下一条:省示范校遴选评审专家组莅临我院考察指导

关闭

Baidu
sogou